政府两度根据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令(POFMA),对前政府投资公司(GIC)首席经济师杨南强发出更正指令,这是令人震惊的。这将对新加坡的言论自由与公众舆论空间带来极大负面的效应。
假新闻法的订立,是为了抗击虚假事实陈述而非反对意见。比如: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和报告中陈述的数据,是据实的。然而,这些数据的意义以及得出这些数据的方法,存在着不同的解读。政府可以宣称他们的解读是正确的,但这不一定代表其他的解读有错。
李智陞部长在2022年10月4日回答我的国会质询时说:
①.建屋局为宏茂桥Central Weave预购组屋项目给土管局缴付了土地成本5亿元。
②.由于建屋局为购屋者提供了补贴,没有收回土地和发展成本全数,因此在此项目上蒙受了2.7亿元的净亏损。
因此,我们可以确立,政府从这个预购项目中获得了至少2.3亿元的净正现金流。这是因为土地成本的缴付可以被视为政府的内部转账,或俗称的“从一个口袋到另一个口袋”。
杨指出政府采用不同的会计方式,并没有错。根据政府自己制订的会计原则,得出2.3亿元的净正现金流不复存在,因为建屋局支付给国库的5亿元土地成本被视为成本而非政府内部转移。因此,建屋局的2.7亿元亏损被计入预算,而只有这个亏损是“真实”的!
至于政府对杨南强关于政府财政盈余论述的第二道假新闻指令,杨在11月21日在其脸书上解释到,他所使用的是受国际公认且普遍接受,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都采用的财政会计方式。这个IMF的会计方式频繁且一贯地显示比新加坡政府会计方式所得出更高的我国历年的财政盈余(见图表)。再次,杨指出结构性的财政盈余现象,并没有错。
政府以如此高压的手段对待杨南强不同观点的表达,预示着政府今后可能会更肆无忌惮地使用假新闻法来压制在社会与经济课题上与其论述不同的的公众舆论。
国际货币基金和新加坡政府计算新加坡财政状况的差异
($ 亿元)
年份 | 总体预算盈余/赤字 (新加坡统计局) | 现金盈余/赤字 (IMF) |
2017 | +109 | +299 |
2018 | +33 | +124 |
2019 | +8 | +322 |
2020 | -516 | -393 |
资料来源:
Singstats Overall Fiscal Position https://tablebuilder.singstat.gov.sg/table/TS/M130561
IMF International Finance Statistics http://data.imf.org/ifs